工業黨狂喜!《流浪地球2》太細節,2千個零件造航天員機動裝置
(資料圖片)
作者:虹攝庫爾斯克
在表現太空電梯快速飛升的畫面中,我們可以看到在外太空的空間站外,有航天員駕駛大型機動裝置進行太空作業的場景。最開始我以為這也是CG特效,但后來發現,在太空電梯轎廂內部也有一套相同的太空機動裝置,完全是1:1的實景道具。
果然,負責影片道具制作的負責人展示了這種太空機動裝置的細節畫面,該系統被稱為MMU。加工的時候有2000多個零件,從深圳運到青島再組裝。在太空電梯的長鏡頭中可以看到,在太空中傳遞東西。其他時候主要用作背景板,在太空電梯內部和出發大廳都可以看見。
圖片:電影中的航天員機動裝置。
圖片:作為道具的航天員機動裝置1:1實物。
航天員機動裝置并不是什么科幻裝備,而是現實中存在的。
早年這種設備被稱為“天空摩托”,雖然外形與摩托一點關系沒有。早在上世紀60年代美蘇進行太空軍備競賽的時候就開始研制這種輔助航天員在太空機動的裝置。1961年12月1日,蘇聯“星星”設計局開始研制第一代航天員機動裝置,被用于航天員完成出艙任務和失去與空間站、宇宙飛船聯合后的太空獨立飛行。1964年,蘇聯設計出了試驗用機動裝置,采用壓縮氮氣噴口來進行姿態調整。
圖片:早期太空機動裝置設計草圖。
美國則在“水星”計劃第一次飛行后開始研制太空機動裝置,1965年完成草圖設計工作。直到1984年,馬克凱德林斯等2名美國宇航員使用載人機動裝置進入太空,飛離航天飛機最遠距離90多米,成為航天史上第一個“人體地球衛星”!
目前,各種型號的太空機動裝置已經部署在了空間站上,中國也有自己的太空機動裝置。
圖片:美國太空機動裝置。
圖片:蘇聯太空機動裝置。
相比這些現實中的太空機動裝置,《流浪地球2》中設計的太空機動裝置就更大更先進也更完善。
其機體本身相當于一個小型航天器,體型加大帶來的好處就是燃料更多,能夠支持航天員更久在太空進行機動作業,這也符合航天員在太空建設大型空間站的設定。另外,機動裝置有大型的機械臂,由航天員通過手臂上的感應手套進行操控,更加方便,大幅提高太空作業的效率。
而在太空電梯的轎廂中配置航天員機動裝置,也具有救生功能,如果在太空的時候轎廂出現故障,那么身穿航天服的宇航員可以搭乘機動裝置進行艙外緊急維修,保證太空電梯系統的正常運作。
圖片:這具航天員機動裝置不是擺設,在電影中也有重要用途。
有意思的是,王智飾演的韓朵朵在太空電梯轎廂戰斗中,曾經套上了一個機械手套,打碎了隔艙玻璃,并對戰恐怖分子。這個機械手套就是航天員機動裝置的控制手套!
可以說電影中的細節真的是誠意滿滿,讓工業迷們大呼過癮!
圖片:道具師在調整太空電梯轎廂中的航天員機動裝置,注意航天服的操作手套。
圖片:韓朵朵手中套著的就是航天員機動裝置的控制感應手套,變身鐵臂超人!
導演在制作特輯里提過,太空電梯的置景下面密密麻麻的布滿了震動電機用于模擬發射時的震動。然后這個家伙就跟著太空電梯的演員們一起晃了幾個月,道具工作室的小伙伴就把辦公桌搬到了影棚現場維護了幾個月。
拍攝過程中使用的MMU實物可以算是1.0版本,在拍攝后又細化了設計,增加了可以和機械臂對接的接口等。
這些細節都是《流浪地球2》能夠成功的基礎,也有了道具師的不懈努力,我們才看到了這樣讓人驚嘆的科幻巨作!
圖片:天空電梯轎廂內景,可以看到有航天員機動裝置,也有備用航天服。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責任編輯:
關鍵詞:
23-01-30
23-01-29
23-01-29
23-01-29
23-01-29
23-01-29
23-01-28
23-01-28
23-01-28
23-01-26
23-01-22
23-01-22
23-01-20
23-01-20
23-01-19
23-01-19